阿榮旗打造“一園一館一基地”構建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新格局
近年來,阿榮旗立足農業大旗實際,圍繞新時代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新要求,整合培訓資源,探尋可行路徑,逐步形成了以抗聯英雄園、王杰紀念館和富吉培訓基地為依托的“一園一館一基地”農村黨員教育培訓體系,走出了一條基礎扎實、質量過硬,水平較高的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新路子。
一、更新培訓理念,以“三化”夯實教育培訓基礎。
立足新時代新要求,依托“一園一館一基地”建設,深入挖掘教育培訓潛能,形成“尊重人、服務人、提高人”的培訓理念。一是緊盯課程設置精品化。充分挖掘“一園一館一基地”的精神內涵,科學設置精品培訓班次,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培訓課程體系。建立了以“抗聯精神、王杰精神、阿榮精神”為核心的特色黨性教育培訓品牌、以“產業興旺”為抓手的精準脫貧實踐教學培訓品牌、以“留住鄉愁為特征的美麗鄉村建設實踐培訓品牌、以“團結進步”為目標的民族民俗實踐教學培訓品牌、以“責任擔當”為主題的村支書崗位自信教學培訓5大課程品牌。二是緊盯師資隊伍專業化。樹立“非我所有,為我所用”的工作理念,將旗委黨校、旗職業中專等部門的師資力量整合進來,并逐步向域內外專業院校乃至全國各類高等院校延伸,建立名優師資庫,傾力打造一支有梯度、立體化的專兼職師資隊伍。三是推進硬件建設標準化。通過向上申請、項目引領、旗級自籌等方式,對“一園一館一基地”原有教學場所、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并對以富吉培訓為依托的阿榮旗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即阿榮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進行高標準擴建,實現軟件硬件設施建設全面升級。
二、拓寬培訓路徑,以“三通”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教育培訓優勢,不斷探索“一園一館一基地”發展方向,進一步拓展農村黨員教育培訓新路徑。一是暢通交通渠道,發揮區位優勢。將“一園一館一基地”作為重要支點,通過提供預案制定、課程設計、師資保障等服務措施,撬動齊齊哈爾、扎蘭屯、莫旗等周邊旗市區培訓需求。積極對接河南濮陽、山東青島、江西井網山等地黨員干部培訓學院,開辟以培訓農村黨組織書記為重點,廣泛培訓農村牧區實用人才和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實踐基地,逐步形成“立足呼倫貝爾、面向內蒙古、放眼全國”的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共同體。二是貫通紅色文化,發揮人文優勢。依托革命老區及民族文化、移民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交融匯集特點,整合文化資源,發揚歷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不斷拓展培訓基地教育實踐功能,努力將“一園一館一基地”建設成為對黨員干部黨性錘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的多元化教育培訓機構,打響阿榮教育培訓品牌。三是互通培訓經驗,發揮產業優勢。堅持黨建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大局大勢,將訂單農業流程要點、產業發展規劃作為培訓重點,全面流通各鄉鎮各行政村肉業、玉米、大豆、高粱、馬鈴薯、甜菜、中草藥7大產業板塊發展方式,逐步形成產業發展經驗互鑒、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
三、豐富培訓模式,以“三通”提升教育學習水平。
發揮“一園一館一基地”多維培訓特點,不斷改進教育培訓方法,創新教育培訓方式,持續激發教育培訓工作內生動力。一是增強參與性。進一步完善“村莊是教室、村官是教師、現場是教材”的實用型教學模式,綜合運用訪談交流、實景模擬、激情教學、影像教學等互動教學模式,說百姓話、講身邊事、用實際案例,現場探討,充分調動農村黨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在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過程中學有所獲。二是突出差異性。針對農村黨員隊伍中人數多、分布廣、個性素質差異大、培訓需求多元化等特點,建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時施教、因需施教”原則,使培訓模式向多元化、彈性化、個性化方向發展,進一步滿足農村黨員在目益增長的多樣化、高層次培訓需要。三是注重互通性。借助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啟動,依托遠程教育網絡等基礎網絡平臺,延伸創建“黨員教育培訓網絡學院”“黨性教育實踐基地”等網絡教育平臺,逐步形成線上學習、網絡交流的便捷式學習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