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 集聚人才資源 賦能綠色發展
近年來,呼倫貝爾市牢牢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富饒和諧安寧呼倫貝爾”發展定位,以重點產業發展為“心”、重大項目和重要領域需求為“著力點”,圍繞“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大力開展引才、聚才、育才、用才,著力構造“一心多點”人才工作新格局,推動人才發展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
用好高端智庫,激發生態資源新稟賦。在引才引智的同時引進新技術、新模式、新資本、新業態,激發“林田湖草雪”特色生態資源活力。建好生態草牧業示范區。持續深化與中科院植物所生態草牧業院士團隊合作,共建草牧業試驗站、草牧業工程實驗室、生態草牧業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完成苜蓿、燕麥、青貯玉米、甜高粱、小黑麥等1000余個牧草新品種的引種試驗和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試驗示范。深入開展草場改良工作,優質牧草比例提高到75%左右,牧草產量最多提高2倍,天然草場恢復累計完成30.89萬畝。推動中國科學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創建生態草牧業科技體系”落戶,項目將通過研發退化草地快速恢復技術和基于分子設計理念的牧草育種技術,打造生態草牧業產業鏈科技支撐體系,為國家草地生態功能恢復提供參考路徑。鞏固呼倫湖生態改善成果。與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深入合作,開展“污染來源、輸移轉換機制識別研究”項目,達成建設“呼倫湖濕地生態環境科學觀測研究站”意向。與中科院水生所共同合作開展呼倫湖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項目。開展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實施“扎賚諾爾露天礦礦山生態修復”項目,與蒙草集團等20余家相關領域科研院所、高校和重點企業合作,引種馴化160余種植物,搭建植物“引、選、育、用”技術體系,有效修復高寒地區礦山生態。拓展機動車耐冷性測試領域。推動“國家高寒機動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獲國家授權,柔性引才從事汽車產品檢驗、標準制修訂等,已具備汽車低溫、采暖、動力、滑行性能及燃料消耗量等試驗檢測能力,拓展特種車、新能源車等相關業務。
?
集聚人才資源,點燃現代農牧業新引擎。結合綠色發展需要,引育并重用好各類人才資源。推動傳統農牧業產業轉型升級。深化與中科院微生物所院士專家團隊等合作,持續推進種薯改良、馬鈴薯脫毒、水肥一體化應用等科學研究,篩選具有防病增產功能的土傳病害防控菌劑和“薯/草”輪作高效種植技術模式,實現馬鈴薯增產11.3%。牙克石興佳薯業、森峰薯業公司建成中國北方馬鈴薯晚疫病示范中心和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與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合作,在莫旗、阿榮旗等地推廣寒地水稻,建設寒區育種平臺。與中科院計算機所合作,搭建呼倫貝爾農墾集團農牧業信息基礎平臺和大數據平臺,對蒙拓農機科技有限公司草牧業機具進行升級改造。推動現代農牧業產業提質增效。深入開展新品種研發、改良和引進馴化,“草原短尾羊”和多個大豆新品種經過審定,通過杜泊羊種公羊導血等方式對呼倫貝爾羊進行品種改良。實施“三河馬新品種選育計劃”“樟子松樹皮基質理化性質變化及對苗木的影響研究”等項目,建成全區第一家研究國產馬品種的“三河馬種質研究實驗室”。推動特色種養殖業標準規范。本地科研院所先后制定肉羊、三河馬、馴鹿、中草藥種植、蒙草藥種植、食用菌種植、牧草種植等多項地方標準。市蒙醫醫院對特色蒙藥材的育苗、移栽、種植、采收、病蟲害、產地質量和加工包裝等環節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技術研究,突破特色蒙藥材野生馴化和種植技術難題,提升蒙藥材質量和標準化生產水平。申寬生物研究所、利民食用菌產銷專業合作社等對蒙中草藥、食用菌馴化和標準化種植提供技術支撐,開展示范推廣。
?
培養實用人才,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力。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與人才鏈、教育鏈深度融合,培育急需緊缺及實用人才服務高質量發展。提高本地院校人才輸出效能。結合產業導向和企業需求,依托駐在高校、科研院所、職業學校等實用人才培養基地,在鞏固優勢專業的基礎上,發展產業所需和熱門就業專業,擴大本地院校產出人才聚集效應,推進人才供給側改革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實用效能。本地高校與職業院校先后與瑞豐農牧業裝備有限公司、齊魯制藥、天津立中車輪集團、東能化工、內蒙古伊泰生態農業公司等建立人才培養合作關系,與華為公司對接,推動建立ICT(信息通信技術)學院;中石油國際焊接培訓中心在呼倫貝爾職業技術學院建立智能制造“大師工作室”,通過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等合作辦學模式,為產業發展培育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與內蒙古農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深化決策咨詢、品種選育等方面交流合作。跟進數字經濟發展提高人才創新效能。與華為公司簽訂《華為公司助力呼倫貝爾數字經濟發展人才培養項目框架協議》,助力我市培養一批急需緊缺的數字經濟產業人才,柔性引進高端數字人才,并開展政策咨詢、決策建議、課題研究和學術指導等工作,為呼倫貝爾市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