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旗整合扶貧資源要素全面抓好扶貧政策落實
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堅持大分散、小集中、就近安置原則,因地制宜選擇搬遷安置方式,累計易地扶貧搬遷入住757戶、205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25戶、1371人,同步搬遷入住232戶、686人。同時落實扶貧產業、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將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納入扶貧農牧場、農機扶貧專業合作社收益范圍,確保搬得出、留得住、脫得了、能致富。全旗累計改造危房37800戶,全面解決農民群眾住房安全問題。
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放貧困人口各類生態補貼1138.79萬元,累計在貧困戶中設立生態護林員公益崗位2071個,實現年戶均增收1萬元。依托重點區域綠化等生態建設工程,吸納貧困人口臨時就業85人次,人均增加工資性收入1500元,實現生態保護與貧困戶增收雙促進。
發展教育脫貧一批。把落實教育扶貧政策作為阻斷貧困代際相傳的重要舉措,建立建檔立卡學生就讀情況動態數據庫,嚴格按照資助審批流程開展資助工作。2016年以來共資助45086人,發放資助金5545.38萬元;實施泛海助學行動,對2017年新錄取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學生、殘疾家庭大學生每人資助5000元,共資助147人,發放資金73.5萬元;積極落實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為909名大學生發放貸款596.46萬元;實施雨露計劃,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969人,發放資金145.35萬元;設立教育救助基金360萬元,已對770名貧困家庭學生進行資助,全旗貧困家庭學生沒有一個因貧困而輟學。
健康扶貧脫貧一批。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工作要求,切實減輕農村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有效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落實商業疾病保險兜底保障政策。截至目前,累計補貼貧困人口個人參保費186.34萬元;完成免費體檢12454人;家庭醫生簽約23578人;慢病送藥57萬元;住院5215人次,發生醫療總費用2869萬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報銷1895萬元,商業保險報銷343萬元,民政救助187萬元,政府兜底151萬元,個人自付比例9.92%。
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全面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進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全面開展農村低保和社會保障兜底脫貧對象認定清理整頓工作,推動低保線與扶貧線“兩線”融合,對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做到應保盡保。目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享受低保政策8899人,惠及貧困家庭人口16542人,約占46%;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醫療救助范圍;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持續提升。
電商扶貧脫貧一批。組織蜂窩網、優樂購等電商平臺企業,為貧困戶所經營的木耳、榛子、蘑菇等農副產品開展電商銷售扶貧。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實行電商創業“五個一”(通上一條寬帶、配置一臺電腦、開辦一個網店、經營一方面商品、增加一份收入)扶貧工程,建成村級電商服務站112家,開展電商創業培訓4436人,帶動貧困人口電商創業就業167人。
阿榮旗按照“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心”的思路,創新開展產業扶貧、鄉風文明、責任落實、惠民暖心四大行動,積極舉辦扶貧知識競賽暨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評選活動,不斷夯實工作基礎。高度重視貧困群眾的教育工作,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十個一”行動(開展一輪思想教育,推出一批宣傳標語,制定一套村規民約,打造一個特色文化主題,建強一批文化陣地,組建一支鄉村文藝隊伍,選樹一批脫貧致富標兵,培養一批鄉風文明典型,成立一支志愿服務隊伍,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號),樹牢勤勞致富、脫貧光榮導向,累計開展各類教育活動268場次,118個行政村更新完善村規民約,148個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村民自治組織。開展黨員干部“不忘初心、做百姓貼心人”活動,提升群眾滿意度,全旗2139名黨員干部與農戶結對,開展訪民情、解民難等活動7.2萬余次,以實際行動贏得群眾信任,實現了黨心民心空前同心。扎實抓好就業技能培訓,變“送錢送物”為“送技送崗”,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教育、分級分類培訓、創業扶持、公益性崗位開發等工作,不斷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目前,累計組織各類技能培訓140余期,培訓貧困勞動力2000余人,完成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3722人次。